实验室主任-副主任-长江水产研究所 长江水产研究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研究队伍  
  实验室主任-副主任  
  固定人员  
  研究员  
  副研究员  
  客座人员  
实验室主任-副主任  
  

           

  实验室主任:危起伟研究院

实验室副主任:杨德国研究员、李谷研究员、张辉研究员

 


    危起伟研究员

 

 

  


危起伟,19607月生,江西南昌人,理学博士,二级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侧重濒危鱼类物种保护基础和保护技术研究,研究物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达氏鲟、白鲟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鲵、胭脂鱼、川陕哲罗鲑和秦岭细鳞鲑等。经过30余年的努力,利用一系列科学研究发现和技术创新,建立了系统的中华鲟物种保护技术并付诸实践,为中华鲟的物种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并将中华鲟的物种保护技术推广应用至其它多种珍稀特有鱼类,推动建立了我国珍稀水生动物的宏观政策和保护技术体系,极大推动了我国鲟鱼养殖产业发展及世界鲟渔业发展方式转型,为我国濒危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和产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此外,其正式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出版专着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研究成果“中华鲟物种保护技术研究” 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6年获得国家环保总局等七部委表彰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获得斯巴鲁生态贡献奖,2017年荣获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

 


   杨德国研究员  

     

   

杨德国,19643月生,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硕士生导师。长江所鱼类生物学与保护工程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大水面养殖岗位科学家,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建设项目评估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鱼类保护生物学与水域生态管理及修复技术。承担完成科技部、农业部、三峡公司等各级科研项目40余项,在长江中华鲟、胭脂鱼、大鳍鳠、裂腹鱼类、鲈鲤、圆口铜鱼等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方面取得系列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2项,院级科技奖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或参编着作3部,获授权专利20余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获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李谷研究员    

   
   

   
   

   

李谷,196412月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池塘生态工程岗位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池塘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渔业环境保护和水产健康养殖研究,将生态学原理与水产养殖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在国内率先提出集成式复合水产养殖新模式,开创池塘生态工程研究新领域。先后参加国家攻关项目、农业部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及农业部“948”国际引进项目等10余项,其中“淡水池塘养殖生态工程技术研究”分别获2008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2009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完成(第一完成人),“复合池塘养殖典型模式构建与应用”(第一完成人),获2014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以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二等奖。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发明专利8项,培养硕/博士研究生10余名。

[ 1 2 ]
网站首页 | 实验室简介 | 学术委员会 | 研究队伍 | 在研项目 | 科研成果 | 开放课题 | 交流合作 | 条件建设 | 运行机制 | 新闻中心 |

版权所有: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大园一路8号  
电话:027-81780218  传真:027-8178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