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氏鲟的保护养殖:丰荣环境中仔幼鱼的生存适应性(杜浩,2014)-长江水产研究所 长江水产研究所

达氏鲟的保护养殖:丰荣环境中仔幼鱼的生存适应性(杜浩,2014)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增殖放流是珍稀濒危鱼类保护和资源养护的主要途径。鱼类繁育场不仅是人工保种的重要场所,为增殖放流和再引入等保护项目提供苗种,相关驯养技术及其在养殖过程中对事物学特性的认识也为迁地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因此在濒危鱼类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高等脊椎动物相比,鱼类具有较强表型可塑性,传统繁育场的物理环境、生物及社群环境与自然环境截然不同,加之人工选育的影响,使得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在生物学、行为、生态适应性和遗传多样性方面表现出差异。长此以往,会导致一些生活史特性和生物学功能的丧失,影响人工种群的可持续性。而且,养殖群体放归自然环境中后会带来潜在的生态风险,最终影响资源修复的效果。因此,以保护为目标的传统繁育场的改革正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丰容是应用行为学研究领域的一项目标,其出发点为通过对圈养动物所处的物理环境进行修饰,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其生物学功能,从而提高其福利水平。这种概念正迎合了对传统养殖环境和养殖方式进行改革,实施保护养殖对策的理念。是以保护胃主要目标的珍稀濒危鱼类繁育场改革的发展方向。

附件下载:/Upfile/2015/7/12/201507125810352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