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9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收到《农业部关于印发<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年>的通知》,标志着《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年》正式发布并进入实施阶段。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年>
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 Gray,1835)是一种大型溯河产卵洄游性鱼类,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大陆架水域和长江中下游干流。其个体硕大,体长可达4 m,体重超700kg,寿命40龄以上,在长江中的洄游距离达2800 km以上。20世纪后期,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退化(筑坝、水污染等)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华鲟自然种群规模急剧缩小。1988年中华鲟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97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保护物种,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升级为极危级(CR)保护物种。
当前,中华鲟自然种群衰退的趋势仍在急速加剧中,现存唯一已知产卵场的面积逐渐缩小,适宜性下降,繁殖规模逐年缩减,种群延续正面临严峻考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自2003年蓄水运行以来,对产卵场环境的不利影响逐步加剧。同时,长江上游梯级水电开发带来的叠加效应使得产卵场条件更加恶化。2013和2014年连续两年在现有唯一已知产卵场内均未发现中华鲟的自然繁殖活动。虽然2015年在长江口监测到中华鲟幼鱼,表明2014年中华鲟可能在其它江段形成新的产卵场或产卵时间延迟,但未来产卵活动能否延续仍未可知。
为保护和拯救中华鲟,延续中华鲟种群繁殖,针对中华鲟产卵频率降低、洄游种群数量持续减少、自然种群急剧衰退的现状,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组织长江所及相关单位共同编制了《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年)》,编制过程前后历时一年多,期间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进行过多次咨询和修改。《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年)》就2015-2030年中华鲟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行动目标提出了意见,并制定了具体的保护行动措施,可以作为未来15年中华鲟保护工作的指导性方针。
相关链接:农业部关于印发《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年)》的通知http://www.moa.gov.cn/govpublic/CJB/201510/t20151012_4860909.htm
中华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