鳇是世界现存两种鳇属鱼类之一,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及其支流(包括乌苏里江、松花江,俄罗斯的结雅河、布列亚河、石勒喀河、喀尔古纳河、鄂毕河、音果达河)、兴凯湖和奥列列湖。鳇存在着淡水定居型与河口半洄游型两种生活史,前者完全定居在黑龙江下游、中游以及支流的淡水中,后者在河流干道产卵并且洄游至河口摄食生长。最近几年的捕捞调查表明,鳇捕捞产量几乎集中于下游与河口,中游的产量已近枯竭,我国的捕捞江段主要在抚远江段,年产量已不足10 t。2010年,鳇被IUCN红色目录列为极危等级物种(CR)。到目前为止,黑龙江干流尚未建坝,导致鳇资源枯竭以致极危的主要原因是受鱼子酱价格刺激带来的合法与非法的过度捕捞,水域污染以及河道中食物的匮乏。
鉴于鳇的濒危状态,中国政府自2002年开始对其进行大规模人工增殖放流,到2008年止,黑龙江中游下段的抚远县已经放流1千万尾仔稚鱼。养殖的仔稚鱼也在黑龙江中游沿岸的一些城市进行了放流,如黑河、萝北、同江。在这些地方放流的鳇全长大多在7–10 cm。尽管如此,目前依然没有一整套关于鳇放流的规范,放流鱼的来源、放流地点、放流鱼的尺寸大小以及放流规模依然带有很强的随意性与不确定性。为了查清放流鱼的来源、所处发育阶段以及洄游特性,以及更好的指导今后的人工放流,本文就鳇繁殖场附近的生境、鳇的胚后发育形态以及个体发育行为和环境因子对洄游的影响进行了系列研究。
附件下载:
/Upfile/2014/7/17/2014071757924921.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