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长江水产研究所 长江水产研究所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摘要: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在人工驯养条件下性腺发育并最终成熟是突破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的关键环节,有效的养殖模式对促进中华鲟性腺发育成熟、提前成熟以及实现雌雄同步成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不同养殖模式(水温和营养调控)下对中华鲟性腺发育状况进行长期观测。结果显示,中华鲟在仿自然变温或恒温的养殖环境中,性腺均可发育至III期。采用配合饲料、饲料中添加鲜活鱼或冰鲜鱼以及仅用鲜活鱼或冰鲜鱼饲喂, 均能够使部分中华鲟性腺发育启动, 但添加鲜活鱼或冰鲜鱼组性腺发育启动的比例较高, 其中, 有3尾中华鲟性腺达IV期。成功对性腺发育至IV期的1尾雌鲟(12龄, 体质量57 kg)和1尾雄鲟(14龄, 体质量64 kg)实施了人工催产和授精, 采获卵 6.25万粒, 精液2850mL,受精率为60.1%(36.3%~80.4%)。在(19.3±0.2)℃下经过约125h,仔鱼大量孵出,获初孵仔鱼2.3万余尾。此次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有效尝试可为今后养殖中华鲟的规模化繁育提供借鉴。

危起伟,李罗新,杜浩,张晓雁,熊伟,张辉,沈丽,吴金明,张书环, 王成友, 李创举, 柴毅, 李奕慰, 乔新美, 刘志刚,高宇鹏, 甘芳. 中国水产科学,2013.20.No.1(1-11)



附件下载:/Upfile/2015/7/14/2015071458512229.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