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7日,以“共抓大保护,拯救长江鲟”为主题的《长江鲟拯救行动计划》启动仪式暨增殖放流活动在四川宜宾举行。长江水产研究所为此次活动协办单位。
农业农村部于康震副部长、中国科学院曹文宣院士,四川省人民政府、宜宾市人民政府及各有关科研单位、公益组织和社会放流人士约400余人参加了活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所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了该次活动。
此次放流活动是农业农村部启动长江鲟拯救行动计划的重要行动之一。活动当日,长江所濒危鱼类保护组牵头编制的《长江鲟(达氏鲟)拯救行动计划(2018-2035)》由农业农村部正式发布。作为今后长江鲟系列拯救行动的指南,该行动计划以自然种群重建为核心,提出了人工增殖放流、栖息地保护和修复、原种保存、驯养繁殖和野化训练基地建设、种质保存和管理、放归地监管、监测评估等行动方案,以及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措施,将对长江鲟自然种群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活动现场还开展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鲟最大规模的增殖放流,共放流不同规格的长江鲟苗种、幼鱼和亲本共8.5万尾。这也是长江鲟亲本首次被放归长江。长江所为此次活动提供了部分长江鲟亲本和幼鱼,并负责标志放流及后期科研监测和评估工作。其中,提供放流长江鲟成熟亲本20尾(均重约15kg)、长江鲟幼鱼2100尾(均重约2.5kg);将现场放流的40尾长江鲟亲本植入超声波标记、PIT标记和锚标,5000尾长江鲟幼鱼体植入PIT标记,同时已在长江宜宾至三峡库区段布设了27台超声波组成监测网络,在宜宾、南溪、泸州、江津、重庆等14个地方设置监测点,以对长江鲟放流情况进行监测评估。
长江鲟,又称达氏鲟,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历史上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经济鱼类,也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受人类活动影响,长江鲟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野生个体基本绝迹,物种延续面临严重困难。

超声波标记植入

长江所放流车队

于康震副部长宣布《长江鲟拯救行动计划》启动

曹文宣院士给志愿者讲解长江鲟

濒危鱼类保护组危起伟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

放流长江鲟

放流长江鲟

长江所设置的监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