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所中国大鲵I型干扰素基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长江水产研究所 长江水产研究所
网站首页 机构简介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疫病信息 病害图鉴 疫病诊断 防控技术 安全用药 联系我们 专家介绍 在线留言
资料搜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长江所中国大鲵I型干扰素基因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于:
   近日,由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病害研究室陈倩、马杰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曾令兵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的关于中国大鲵I型干扰素基因克隆测序、结构特性与表达特征分析以及抗病毒感染活性研究的论文“Identification of Type I IFN in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Andrias davidianus) and the response to an iridovirus infection”在国际知名期刊《分子免疫学》(Molecular Immunology,2015,65:350-359)上公开发表,该杂志2014年影响因子为3.003。
 
   中国大鲵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两栖动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由于中国大鲵具有重要的进化与分类地位,因而开展中国大鲵先天性免疫系统抗感染防御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不仅如此,由于近年大鲵繁育与养殖业发展迅速,病害问题日渐突出,其中,大鲵虹彩病毒病对大鲵养殖业与物种保护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开展大鲵抗病毒干扰素基因研究还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目前, 除两栖类模式生物非洲爪蟾外, 其他两栖类动物的Ⅰ型干扰素基因抗病毒功能鲜有研究。长江所鱼病研究团队在本项研究中克隆了中国大鲵型干扰素全长基因,其长度为5622bp,由五个外显子和四个内含子组成,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113bp,编码186个氨基酸。该项研究首次在两栖类动物型干扰素基因中发现了高等脊椎动物Ⅰ型干扰素保守的CAWE 基序, 为大鲵免疫系统分子进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在大鲵外周血白细胞中,发现Poly I:C诱导及大鲵虹彩病毒(GSIV)感染均能显着上调大鲵I型干扰素的表达,证实该干扰素在抗病毒感染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体外细胞培养感染实验也证实,大鲵I型干扰素能显着抑制GSIV感染细胞的细胞病变效应形成,病毒的增殖过程在转录水平及翻译水平均受到显着抑制。  
 
   该项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两栖类动物先天性免疫防御系统与抗病毒感染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日期:2015-03-11 阅读:次
疫病诊断
鱼 病 诊 断 技 术
鱼类几种常见疫病诊断和处理
鱼病发生的原因
鱼类指环虫病诊断与防治技术
水库鲢鳙鱼细菌性败血症的诊治技术
防控技术
草鱼出血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大鲵人工养殖技术及日常疾病的防治
七月气温逐渐升高 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淡水鱼镰刀菌病的防治
泥鳅养殖如何预防疾病
安全用药
·  鱼病诊断与安全用药技术
·  鱼病用药有窍门
·  中草药防治鱼病效果佳
·  夏季鱼生病 用药十注意
·  无公害渔药基本要求
邮箱入口

Copyright © 2009-2010  农业部长江流域水生动物疫病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病害研究室版权所有
备案号:黑ICP备09058839号Forex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