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3-24日,长江所鱼病室鱼病专家徐进博士等4人前往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扬州综合试验站的邗江家鱼原种场开展新养殖对象异育银鲫的病害现场采样、诊断与应急服务工作。该场2011年12月引进异育银鲫4300多斤,养殖在6亩池塘中。引进后,持续有少量鱼死亡,至近期(水温6度,水质指标正常),死亡数量逐渐上升,已累计死亡500多斤。期间,使用过药物生石灰、碘制剂以及氯制剂进行过消毒处理,未见效果。患病鲫鱼的体表典型为,体表充血、鳃下部、吻端出血严重,体表局部有炎性病灶,溃烂、鳞片脱落明显。鳃组织发红,但形态完整,解剖镜镜检鳃组织有粘液,生物显微镜镜检鳃组织,发现鳃组织结构破坏,有出血现象。解剖内脏未发现有典型出血症状,肝脏呈暗红色,肠道无食物,无典型充血或出血症状,脾脏、肝脏形态和颜色正常。
    经过现场诊断与实验室显微镜检查,发现患病鱼鳃组织有大量车轮虫存在,同时可观察到有少许斜管虫和杯体虫存在,寄生虫观察结果经与大宗淡水鱼类产业体系寄生虫病防控岗位团队成员李文祥博士共同观察和讨论分析,得到了确认。认为,以车轮虫为主,并发斜管虫与杯形虫。经过与体系育种实验室岗位科学家桂建芳研究员电话咨询,初步认为,该批次鱼在引进过程中,鱼体受伤,在新环境和低温条件下形成寄生虫低水平感染,近期水温略有上升,寄生虫增殖,导致发病死亡。
    患病鱼肝脏涂片显微镜下未观察到寄生虫,患病鱼肝脏涂布接种的细菌培养未观察到细菌生长。有关可能存在的病毒病原的电镜观察与细胞感染试验正在进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