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淡水养殖鱼类鱼病多发季节,其病因主要有两类:一是由于冻伤或分塘、放养等操作造成的机械损伤,使致病菌侵入造成的细菌、真菌性鱼病。春季常发的细菌、真菌性鱼病主要有水霉病、竖鳞病、赤皮病、细菌性烂鳃病和疖疮病等。二是鱼类越冬后,抵抗力下降,而此时多种病原体随春季水温上升而大量繁殖,使水体中病原体数量迅速增加,导致鱼体等养殖水生动物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多,从而容易引发寄生虫性疾病。春季常发的寄生虫病主要有鱼波豆虫病、口丝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锚头鳋病和中华鳋病等。对于这些多发疾病,应当采取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策略。
    一、预防措施
    1.消毒调水协调使用,改善养殖水体环境。越冬期间,由于池塘水体交换量较少,各类水生生物的代谢废物蓄积在水中。春季水温升高后,这些代谢废物开始分解,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这不仅会影响鱼类等水生动物养殖水体环境,同时所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会使鱼类感染各类疾病的几率增加。早春季节,各种生物致病因子,如细菌、寄生虫孢子、孢囊还处于繁殖发育的初期,此时用药杀虫、灭菌效果较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当水温达到15℃以上时,选择晴天,采用“二虫一菌”的方法杀灭养殖水体中的各种寄生虫和病菌;利用高活性光合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调节水质,从源头控制疾病的发生,针对不同的养殖对象可采取下列措施预防:
    措施一:放养虾蟹贝的养殖水体,第1天按每亩1米水深1~2千克全池泼洒“瑞福-解毒宝”,第2天按每亩1米水深15~20毫升的“瑞福-混杀手”加水全池泼洒,第3天按每亩1米水深100毫升的“瑞福-鱼虾病康”或“瑞福-中药碘”对水全池泼洒,第5天按每亩1米水深20~30毫升的“瑞福十亩出血停”加水全池泼洒,再间隔3~4天后,按每亩200~300毫升的“多福可乐-B型”和200~300克“多福可乐-C型”调节水质,达到水体菌相平衡。
    措施二:无虾蟹贝的养殖水体,第1天按每亩1米水深1~2千克全池泼洒“瑞福-解毒宝”,第2天按每亩1米水深15~20毫升的“瑞福-鲢血止”加水全池泼洒,第3天按每亩1米水深100毫升的“瑞福-草鲫五病灵”或“瑞福-瘟病煞星”加水全池泼洒,第5天按每亩1米水深20~30毫升的“瑞福-鱼虫清”加水全池泼洒,再间隔3~4天后,按每亩0.5~1.0升的“多福可乐-A型(养水圣)”和“多福可乐-C型”调节水质,达到水体菌相平衡。
    2.提早开食时间,增强鱼体体质。鱼类越冬期间基本上不摄食,体能消耗较大,抵抗力下降差,极易被病原菌侵袭,特别易患各种出血性疾病。因此,进入春季,水温回升到15℃以上后,一方面用“满水活”生物肥调节藻相,提高水体溶氧量,增加饵料生物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让鱼类等养殖水生动物尽快开口摄食。通过投喂品质较高的配合饲料,并根据吃食鱼类的载鱼量、鱼体大小及水温进行合理投喂,以增强鱼类等养殖水生动物的体质和抗病能力。另外,可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部分营养物质及免疫调节剂,如“瑞福-鱼康宝”和“瑞福-鱼虾多维”,以便鱼类等养殖水生动物的体质得到较快恢复,提高鱼的自身免疫力和抗御病害侵袭能力。与此同时,按每亩1~3千克用量投喂“瑞福-肝必治”药饵和“瑞福-鲢鳙鱼止血”药饵,可有效地预防吃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肠炎、出血和肝胆综合症等疾病,避免引发暴发性出血病。
    二、春季主要流行鱼病及其治疗方法
    1.真菌性鱼病
    春季鱼类真菌性疾病主要是水霉病,由霉菌感染引起。其主要症状是在受到机械损伤的伤口处,长出白色棉絮状的菌丝。病鱼食欲减退,在水中焦躁不安,常出现与其他物体进行摩擦的现象。以后患处肌肉腐烂,游动缓慢,最后衰竭死亡。
    治疗方法:按每亩1米水深100~150毫升用量全池泼洒“瑞福-水霉净”。每天1次,连用2~3天。间隔2~3天后,按每亩200~300毫升的“多福可乐-B型”和200~300克“多福可乐-C型”调节水质,症状逐渐消失。
    2.细菌性疾病
    春季鱼类易发的细菌性疾病有竖鳞、赤皮、烂鳃、肠炎和暴发性出血病。出现此类疾病后,应采取外用和内服结合的办法予以治疗。外用,按每亩20~25毫升“瑞福-十亩出血停”或“瑞福-混杀手”+100毫升的“瑞福-瘟病煞星”,或“瑞福-草鲫五病灵”加水全池泼洒;同时按每亩1~3千克用量投喂“瑞福-鲢鳙鱼止血”药饵和“瑞福-肝必治药饵”,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3.寄生虫病
    春季易出现鱼类寄生虫病,如车轮虫病、锚头鳋病、中华鳋病和指环虫病等。可用“瑞福-鱼虫清”、“瑞福-混杀手”、“瑞福-车轮虫净”、“瑞福-车轮清”、“瑞福-指环清”等高效健康渔药按产品标示量全池泼洒,杀灭水体中相对应的寄生虫。同时配合使用“瑞福-瘟病煞星”、“瑞福-鱼虾病康”和“瑞福-草鲫五病灵”消毒,预防寄生虫引发的细菌性疾病。
武汉施瑞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谷序文  刘全礼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  龚珞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