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从养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中筛选出的抗病选育群体、从日本引进的日本群体以及从黄海捕捞的野生群体为基础,进行各种组合方式的交配,建立了63个牙鲆家系;2008年又建立了30个家系。对2007年培育的 59个家系和2008年培育的30个家系进行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感染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的抗病力存在极显着的差异(P<O.O1)从2007年培育的59个家系中筛选出4个抗病家系,鳗弧菌感染后存活率达到50% 以上;2008年的30个家系中5个家系抗病力较强,鳗弧菌感染后的存活率达到60% 以上。2008年培育的30个家系其4月龄和6月龄的感染后存活率的相关系数为0.403(P<0.05),表明不同生长时期的感染结果具有一致性。230d的体长和体质量与对鳗弧菌的抗病力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P<0.05),皮尔森相关系数分别为0.282和0.237。研究发现,日本群体与抗病选育群体的杂交后代抗病性能表现优异,可以通过日本群体与中国群体间的杂交进行遗传改良,达到培育出高产、抗病牙鲆新品种的目的。[中国水产科学,2010,17(1):59—68]    作者:徐田军,陈松林,田永胜,王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浙江海洋科学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