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特性-长江水产研究所 长江水产研究所
网站首页 机构简介 新闻动态 科研进展 疫病信息 病害图鉴 疫病诊断 防控技术 安全用药 联系我们 专家介绍 在线留言
资料搜索
 
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特性

---来源于:
    应用改良的微孔板法研究了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B11的生物膜形成特性。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B11能够在聚苯乙烯酶标板表面形成稳定而明显的生物膜,其生物膜的OD590值在6 h即达到小高峰,于22 h达到峰值,其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着初始菌液浓度的增加,生物膜的OD590值逐步降低25℃的生物膜的OD590值显着高于其他温度的生物膜生成量(P<0.05)在起始pH值为3~4的营养肉汤中,嗜水气单胞菌几乎不能形成生物膜,OD590值接近空白对照,而在pH值为5~10的营养肉汤中,嗜水气单胞菌均能形成明显的生物膜,且差异性不显着(P>0.05)培养液中添加氯化镁达到1mmol/L时,生物膜的OD590值会显着性降低(P<0.05)培养液中添加氯化钙达到1mmol/L时,生物膜的OD590值显着性提高(P<0.05)嗜水气单胞菌在肌肉组织液包被的96孔酶标板上的生物膜形成量有所增加(P<0.05),而在其他黏液和组织提取液包被的酶标板上的生物膜形成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B11能在聚苯乙烯酶标板表面形成稳定而明显的生物膜其生物膜的形成能力受温度、酸碱度、起始菌液浓度、钙、镁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肌肉组织提取液也存在能影响生物膜形成的成分。本研究旨在为探讨嗜水气单胞菌生物膜形成机制和致病机理提供参考。[中国水产科学,2011,18(2):371-378]    作者:毛秀秀,覃映雪,邹文政,郭松林,苏永全,鄢庆枇,纪荣兴。(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日期:2011-06-08 阅读:次
新闻动态
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病室成员赴河南师范大
长江所鱼病室在安徽蚌埠开展中华鳖病害
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病毒病防控
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蔡文龙博士后访
长江所鱼病室“鲫鱼养殖场疫病传入途径
疫病信息
养殖鲫鱼出血病
天津2011年5月份水产病害预测预报
河北省2011年5月份水产病害预测预报
如 何 尽 早 发 现 鱼 病
几种突发性大批量死鱼现象的判断
防控技术
·  草鱼出血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  大鲵人工养殖技术及日常疾病的防治
·  七月气温逐渐升高 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  淡水鱼镰刀菌病的防治
·  泥鳅养殖如何预防疾病
邮箱入口

Copyright © 2009-2010  农业部长江流域水生动物疫病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鱼类病害研究室版权所有
备案号:黑ICP备09058839号Forex 您是本站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