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在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中的感染流行情况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以及探讨不同病毒株间的遗传进化差异, 2008 年 7 月至 2010 年 6 月在江苏各主要克氏原螯虾养殖产区共采集了 83 份样品, 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 42 份样品为病毒感染阳性, 阳性率达 50.6%。在此基础上考虑地理和时间因素选取了兴化、盱眙等地的 6 份样品, PCR 扩增、克隆了样品中所携带病毒的变异区和缺失区基因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显示, 在变异区除兴化毒株为 1 829 bp 之外, 其余各分离株间差异微小, 均在 1 440 bp 左右 而在缺失区各毒株大小均为 384 bp, 且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随后将各分离株序列与 GenBank 已公布的毒株做进一步的序列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在江苏境内流行的兴化毒株与其余毒株间存在明显差异, 在遗传上相距较远, 并且推测 WSSV 变异区和缺失区可能是各自独立进化变异的;同时, 缺失变小的病毒基因组更易于适应宿主和环境的变化。[中国水产科学,2011,18(5): 1196-1201]    作者:薛晖,王晓丰,丁正峰等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