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1                                                                       照片2
     
  照片3                                                       照片4
 
  照片5
    本病为养殖鲤鱼的单极虫病。对于2~3岁的锦鲤种鱼,本病可能是致命性的。虽然发病率不高且呈散发状态,但是由于对病鱼没有治疗方法而造成了不小的危害。不过在比较小的鲤鱼养殖池中,清除该虫的中间宿主鳃蚯蚓,可以根除本病。
    [症状]
    病鱼采食不良,游泳缓慢,横卧池底死亡。本病的特征为病鱼的体表全部,特别是从头部至腹部明显发红或出现血斑(照片1)。取体表黏液镜检可见大量的孢子。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皮肤脱落,广泛的细胞浸润、出血以及水肿等明显的病理变化(照片2)。
    [病因]
    本病由黏孢子虫纲的一种单极虫(Thelohanellus hovorkoi)寄生引起。孢子呈卵形,长约20μm,大致呈圆形的单一极囊长约9μm(照片3)。在孢子外侧有膜状的孢膜。孢囊寄生于鲤鱼全身的结缔组织内,随着成熟孢子(照片2的箭头)的扩散,引起皮肤下出血、炎症。该虫在中间寄主鳃蚯蚓(照片4)体内变态成为放线孢子虫(aurantiactinomyxon:照片5),鲤鱼吞食了是间宿主鳃蚯蚓而被感染。
    [对策]
    对于皮下出血的病鱼还没有治疗方法。发病是在寄生虫孢子向体外释放的过程中发生。因此,只有等待孢子排出干净后自然痊愈。根本的防治方法为驱除生存在鱼池底泥中的鳃蚯蚓。这种蚯蚓在富营养的泥土中繁殖,因此有人提议通过土壤改良将底泥换成沙砾来抑制蚯蚓等寡毛类生物的生长繁殖。(横山  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