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异育银鲫体表充血、出血,腹部膨大
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 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多种病原菌。其中以嗜水气单胞菌报道较多,危害严重。嗜水气单胞菌菌体呈杆状,两端钝圆,中轴端直,(0.5~0.9)微米×(1.0~2.0)微米,单个散在或两两相连、能运动,极端单鞭毛,无芽孢,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少数染色不均,呈两极染色。生长温度范围在4~40℃内,最适生长温度为25~37℃。生长合适的pH为5.5~9.0。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白鲫、异育银鲫、团头鲂、鲢、鳙、鲤、鲮、草鱼等淡水鱼类。从夏花鱼种到成鱼均可感染,发病严重的养鱼场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高达95%以上。流行时间为3~11月份,高峰期常为5~9月,水温9~36℃均有流行,25~30℃时发病最严重。
    [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鱼全身体表充血、出血,甚至肌肉也充血、出血而呈红色,有腹水,肝、脾、肾及胆囊充血出血、肿大,肠道表现为肠炎。肝细胞与胰脏腺细胞变性、坏死。
    [诊断方法]
    1.根据症状及病理变化、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
    2.在病鱼腹水或内脏检出嗜水气单胞菌等病原菌可确诊。
    [防治方法]
1.每立方米水体,一次量,含氯石灰(漂白粉)l克或漂白粉精(有效氯60%~65%)0.3~0.5克,全池泼洒。
    2.大黄,一次量,每立方米水体2.5~3.7克,先将大黄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浸泡提效后,再连水带渣全池泼洒,疾病流行季节,15天1次。
    3.氟苯尼考或甲砜霉素,一次量,每千克体重均为15~20毫克,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用3~5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