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1
   
照片2                                    照片3                                       照片4
    本病自1972后在日本广岛和新泻发生以来,迅速蔓延至全日本。本病只发生于锦鲤。在孵化后(约6月份)至梅雨结束(约7月份)期间集中发病,现在该病的危害仍然很大。从秋雨时节发病死亡的鱼中,以及被称为“睡眠病”的病鱼中分离到了相同的病毒,因此认为上述疾病与本病由相同病毒所引起。本病毒在实验条件下也可使鲤鱼发病,并造成死亡。
    [症状]
    病鱼漂游于水面,在池角、岸边以及进水口等处聚集(照片1)。死亡数量急骤增多,数日可造成全部死亡。病鱼身体浮肿(在尾柄部易判定,呈白色不透明状),眼球凹陷(照片2),鳃丝棍棒化,有明显粘连现象(照片3)。另外,有时还伴有体表出血。在血液学检查上,表现为红细胞压积上升,血浆渗透压下降,乳酸值上升等。
但是,最近发病的表现为,身体浮肿、鳃丝棍棒化及粘连的症状轻微,也不是短时间发生大量死亡,而是多见于1周至10d内逐渐出现死亡。
    [病因]
    在鳃上皮细胞内,可见具有260kbp的双链DNA、类似痘病毒样的病毒(鲤鱼水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照片4)感染。由于该病毒的感染使鳃上皮细胞增生,呼吸及渗透压调节发生障碍。一般主伙这是造成死亡的病因。
    [对策]
    将发病鱼从饲养池取出,用0.6%的食盐水加抗生素药浴5~7d可治愈。但是体型较小的幼鱼较难恢复,通常多在采卵时净化本病。治愈的鱼可能携带病毒,对此应注意。另外,池中浮游植物对水质的净化,能抑制本病的发生。
    还有,发病池若不采取措施,由于飞鸟等将带毒患鱼运走而传播病毒,使病情扩大。因此,应用氯制剂对发病池进行彻底消毒。通常认为,本病毒通过亲鱼、成鱼传播。因此,消毒受精卵在防制感染上是有效的。(山田  和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