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1                                                                           照片2
    1975年前后首次确认了本病的发生,而且只有锦鲤发病。本病多发生于当年鱼,不过有时也发生于1龄以上的成鱼。秋天,从育成池转移到冬池后的1~2周内发病较多,在低水温进行倒池等操作后比较容易发病。
    [症状]
    患鱼横卧池底如睡觉状。部分患鱼横卧飘浮于水面(照片1)。患鱼初看似已死亡,一旦有声音刺激便渡海游动。刺激结束后再次横卧。外观上可见体表浮肿,鳍及体表淤血,眼球凹陷。对该情况置之不理便会出现死鱼(照片2)
    [病因]
本病由和病毒性鲤鱼浮肿病病原相同的痘病毒样病毒感染所致。通常认为在水温、水质变化时移动鱼是本病的诱因。梅雨结束前后,幼鱼期患病毒性浮肿病的锦鲤,有不易发生本病的倾向。由于病毒侵害,鳃上皮细胞的渗透压调节功能障碍,是导致患鱼死亡的病因。大量飘游鱼波豆虫寄生时也出现类似本病的症状,但发生本病的患鱼几乎没有飘游鱼波豆虫寄生的情况存在。
    [对策]
    将水温升至20~25℃,在0.6%~0.7%盐水和抗生素水中持续药浴10~14d,对治疗本病有显着疗效。另外,鲤鱼在入越冬池时用0.6%~0.7%盐水浴并加温,然后少量逐渐添加新水冲淡盐水,可预防本病。
上述措施的机理在于,高水温可抑制病毒的增殖,提高鲤鱼免疫力,盐水浴可帮助维持鱼体渗透压。因此认为这些措施是有效的。(山田  和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