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1                                                          照片2
    自1996年开始,一种以体表溃疡为特征的疾病开始流行于锦鲤中,数年间持续造成很大危害。全日本锦鲤振兴会于1997年专门为该病编辑了小册子发给该会会员。在这本小册子中,明确了该病与1971年以来10年间大规模发生于金鱼、锦鲤的“开口病”的特征性差异,将此病冠以“新开口病(溃疡病)”的病名。
    [症状]
    “开口病”的特征为溃汤患部多局限于躯干的一个部位。与此相比,“新开口病”的患部除了躯干部外,还广泛分布于鳍及鳍基部、口吻部、鳃盖等处(照片1)。本病发生于当年小鱼,升高水温也无治疗效果,死亡率较高。这些方面都和“开口病”不同。内脏器官无肉眼可见病变,而只是显着的体表溃疡方面与“开口病”相同。
    [病因]
    病鱼患部分离的非典型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经感染实验可复制出本病。本菌在血液琼脂培养基上比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快且形成的菌落数也多。在所有的培养基中,18℃培养1周左右才能长出肉眼可见的菌落。“新开口病”的病原菌可与鲑鱼“疖疮病”病原菌、典型杀鲑气单胞菌的抗血清发生反应(照片2)。但是,非典型菌与典型菌或“开口病”的病原菌等显示出不同的生化特征。另外,依靠16S rDNA碱基序列而形成的系统进化树上也出现不同分支。
    还没有从锦鲤以外的动物中分离出来与“新开口病”同型的非典型杀鲑气单胞菌。除鲤鱼、金鱼及鳗鱼外,比目鱼等海钱也可感染不同型的非典型杀鲑气单胞菌,并发生有类似症状的疾病。
    [对策]
    在前面提到的全日本锦鲤振兴会编辑的小册子中,介绍了口服或肌肉注射拜有利,口服氟苯尼考,以及在患部涂抹碘酊等治疗方法。不过,这些方法只能在兽医师的指导下使用,而且只能用于锦鲤等观赏鱼类,不能用于供食用的养殖鱼类。另外有报告指出,在治疗“开口病”中效果很好的抗菌药恶唑酸、四环素类对于本病几乎无效。(若林  久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