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1
                         
                        照片2                                                 照片3
    1981年秋至1982年春季,最先在日本新澙县的鲤养殖场确认了本病。其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和造成当年幼鱼死亡。本病只发生于当年锦鲤,只在从秋至春的越冬期间发病,未见真鲤的发病。
    [症状]
    病鱼离群,在池角不动。呈小头精子状消瘦,背部呈萎缩状态。症状进一步加重时,在鳔部位的腹部前方膨胀。解剖后见鱼鳔白浊肥厚,发生溃汤,内有大量腹水。也见有鳔后室萎缩(照片1、2)。进一步观察发现在肝、肾、脾脏等器官有病灶。长时间持续出现零星的死亡,累积死亡量很大。
    [病因]
    病原菌为无色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nonchromogenicum),是一种抗酸菌。本菌被石炭酸品红染色不呈红色。在组织内形成特征的结节状肉芽肿。在病原菌的培养方面,将病灶用4%苛性钠处理后,用3%小田培养培养约4周后,可长出灰白色菌落(照片3)。
    [对策]
    作为防治方法,可将水温升高至30℃(每天升高1~2℃,渐进升温),最少维持1周时间。另外,观赏鱼口服敏感抗生素(大环内脂类抗生素)也有效。(山田  和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