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痘疮病
[病原] 鲤疱疹病毒。病毒颗粒近似球形,直径140~160纳米,有囊膜。对乙醚、pH及热不稳定。在FHM、MCT及EPC等细胞系上均能生长,并出现细胞病变。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鲤、鲫及圆腹雅罗鱼等。流行于冬季及早春低温(10~16℃)时。水质肥的池塘、水库和高密度的网箱养殖流行较为普遍。目前在我国上海、湖北、云南、四川等地均有发生,以前认为该病危害不大,但近年来有引起大量死亡的报道。
[症状及病理变化] 早期病鱼体表出现乳白色小斑点,并覆盖一层很薄的白色黏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白色斑点的大小和数目逐渐增加、扩大和变厚,形成“石蜡样增生物”。这种增生物既可自然脱落,又能在原患部再次出现新的增生物。病鱼生长性能下降,表现为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