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给药途径的确定
    (一)给药途径类型
    1、口服法
    口服法用药量少,操作方便,对水环境影响小,是鱼类疾病防治中一种重要的给药方法。此法常用于提高鱼体代谢能力和抗病力、防治体内病原生物感染等,如细菌性肠炎病、病毒性出血病等。口服药物法的治疗效果易受养殖动物病情和摄食能力的影响,对病重和失去摄食能力的个体无效。
    2、药浴法
    此法分为全池遍洒法和鱼体浸洗法两种。遍洒法是疾病防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一般用于池塘水体。浸洗法用药量少,可人为控制,但对已经投放于池塘的鱼实施集中浸泡操作起来困难。鱼体浸泡法在运输苗种或投放之前可以实施,此时操作起来方便。
    3、注射法
    注射法有两种,即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法。此法用药量准确、吸收快、疗效高(药物注射),预防(疫苗、菌苗注射)效果好等,但操作麻烦,容易损伤鱼体。合适对象是那些数量少又珍贵的种类,或是用于繁殖后代的亲本。治疗细菌性疾病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病毒病或细菌感染用疫苗、菌苗等。
    4、涂抹法
    具有用药少、安全、副作用小等优点,但适用范围小。主要用于少量鱼、蛙、鳖等养殖动物以及因操作、长途运输后身体受损伤或亲鱼等体表病症的处理。适用于皮肤溃疡病及其他局部感染或外伤。
    5、挂篓法
    用于流行病季节来到之前的疾病预防,具有用药量少、成本低、简便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目前常用的悬挂药物有含氯消毒剂、硫酸铜、敌百虫等。
    (二)选择给药途径的依据
    1、患病动物的生理、病理状况
    对于患病严重的鱼池,病鱼停止摄食或很少摄食,应选择全池遍洒、浸浴法、挂袋(篓)法等给药方法,避免使用投喂法;一些体表患有溃疡、伤口感染等病灶的,特别是亲鱼、龟、鳖、蛙类,可用涂抹法给药。
    2、病原体的种类
    由细菌、病毒和体内寄生引起的疾病,可用口服法、挂袋(篓)法、全池遍洒法、浸浴法、浸泡法给药;由体表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可用全池遍洒法、浸浴法、浸泡法给药。
    3、药物的理化性质与类型
    不同药物的水溶性不同,除杀虫药物外,能溶于水或经少量溶媒处理后就能溶于水的药物可采取拌饵口服投喂法、全池遍洒法、浸浴法、挂袋(篓)法;杀虫类药物可用全池遍洒、浸浴法、挂袋(篓)法;疫苗、亲鱼催产激素使用可采用注射法(疫苗还可根据免疫对象规格大小选用浸浴法)。
    4、治疗目的
    (1)口服法适用于疾病预防、病后恢复以及内脏器官疾病的防治;
    (2)遍洒法用于杀灭体表、鳃部及水中病原体,通常在养殖池、器具消毒、杀灭敌害生物时使用,但用药量较大,使用不慎时易发生中毒死亡事故;
    (3)浸浴法用来杀灭养殖动物体表及鱼鳃部寄生的病原体,一般只作转池或运输前后的预防消毒用,但不能杀灭水体中的病原体;
    (4)注射法对细菌性、病毒性疾病都可防治,适用数量少又珍贵的种类,或是用于繁殖后代的亲本疾病防治;
    (5)涂抹法主要用于某些鱼、蛙、鳖等养殖动物,皮肤溃疡病及其他局部感染或外伤等体表病灶的处理;
    (6)挂篓(袋)法用于摄食时杀灭养殖动物体表和鱼鳃部病原体,常用于预防或病情较轻时的治疗,挂篓(袋)法对病原体杀灭不彻底。
    二、给药剂量的确定
    1、给药剂量按渔药制剂产品说明书为准。
    2、外用给药量的确定
    (1)根据水产动物对某种药物的安全浓度,药物对病原体的致死浓度而确定药物的使用浓度。
    (2)准确地测量池塘水的体积或确定浸浴水体的体积。水体积的计算方法:水体积(m3)=面积(m2)×平均水深(m)
    (3)计算出用药量用药量(g)=需用药物的浓度(g/m3)×水体积(m3)
    3、内服药给药量的确定
    (1)用药标准量:指每kg体重所用药物的mg数(mg/kg)。
    (2)池中鱼体总重量(kg)=鱼体平均体重(kg)×鱼的尾数;或按投饵总重量(kg)÷投饵率(%)进行计算;
    (3)投饵率(%):指每1OOkg鱼体重投喂饲料的千克数,以%表示;
    (4)药物添加率:指每1OOkg饲料中所添加药物的mg数。
    (5)根据以上的数据,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内服药的给药量:
    如果能估算鱼的总体重,那么给药总量(mg)=用药标准量x鱼总体重;
    如果投饵量每日相对固定,则给药总量(mg)=〔日投饵量(kg)/100〕×药物添加率。
    三、给药时间的确定
    1、一般情况下,当日死亡数量达到了养殖群体的O.1%以上时,应进行给药治疗。
    2、给药时间一般常选择在晴天上午9:00~11:00时或下午15:OO~17:00时给药。
    3、最适给药时间的确定应考虑以下方面:
    (1)渔药理化性质
    多数渔药在遍洒给药过程中都要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因而不宜在傍晚或夜间用药(某些有氧释放的渔药除外,如过氧化钙、双氧水等);外用杀虫剂不宜在清晨或阴雨天给药,因为此时用药不仅药效低,还会造成水生动物缺氧浮头,甚至泛池。
    (2)天气情况
    池塘泼洒渔药,宜在上午或下午施用,避开中午阳光直射时间,以免影响药效;阴雨天、闷热天气、鱼虾浮头时不得给药。
    (3)环境因素
    常用杀菌剂和杀虫剂的药效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一些杀虫剂的毒副作用也会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如硫酸铜在水温35℃时全池泼洒就很容易造成中毒,应避免高温用药;对于菊酯类杀虫剂,更不宜较高的温度下使用;有些渔药对光线较敏感,见光后易挥发、分解失效,如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碘制剂等,因而不宜在中午光照较强时使用。 
    四、疗程的确定
    1、疗程长短应视病情的轻重和病程的缓急以及渔药的作用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而定,对于病情重、持续时间长的疾病一定要有足够的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应视具体的病情决定是否追加疗程,过早停药不仅会导致疾病的治疗不彻底,而且还会使病原体产生抗药性。
    2、一般来说,抗生素类渔药的疗程为5~7天;杀虫类渔药疗程为1~2天。
(长江水产研究所  曾令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