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3日,在美丽的拉萨河畔,西藏水产研究所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联合举行2017年度标记鱼类增殖放流活动。西藏水产研究所部分干部职工、大学生代表及长江所朱挺兵博士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放流鱼类包括拉萨裸裂尻鱼、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裂腹鱼3种,全长15-25cm,放流数量共470尾。放流苗种由西藏水产研究所人工催产和培育获得,长江所对全部放流鱼进行了标记。据查证,对放流鱼类进行标记放流在拉萨河鱼类增殖放流活动中尚属首次。
拉萨裸裂尻鱼、异齿裂腹鱼和拉萨裂腹鱼均属西藏特有鱼类,生长缓慢、性成熟晚,种群资源一旦破坏很难恢复。近年来,受栖息地破坏萎缩、外来鱼类入侵等影响,其自然资源量急剧下降,种群个体小型化趋势明显,亟需开展保护与种群恢复。为此,西藏自治区政府一直坚持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拉萨河、尼洋河等水域进行土着鱼类增殖放流。但受技术条件限制,这些增殖放流工作的成效如何、苗种放流后情况及其活动特点等均没有掌握,显然不利于后续增殖放流的高效开展。
2014年以来,长江所鱼类生物学与保护工程学科组承担了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雅鲁藏布江中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部分工作任务,开展了雅江重要鱼类种群修复技术研究。此次西藏水产研究所与长江所联合开展拉萨河鱼类标记放流活动,是前两年在雅鲁藏布江干流及尼洋河标记放流及效果评估工作的必要补充,双方还将继续在标记鱼回捕统计及活动监测等后续研究工作加强合作,在促进西藏鱼类增殖放流技术发展同时,为西藏培养鱼类保护人才,实现藏汉人民携手守护西藏蓝天绿水的美好目标。
放流活动现场
经过人工标记的放流鱼
(来源:生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