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至21日,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的“2005’水产科技论坛暨第13届基因、基因族、同工酶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我所张显良研究员、陈大庆研究员、魏开金研究员、王朝元副研究员、罗相忠副研究员、汪登强助理研究员、研究生郑蓓蓓,农业部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客座研究员(下称实验室客座研究员)王汉平博士等一行8人参加了此次学术议。
会议报告语言为英语,我所邹桂伟研究员委托其研究生郑蓓蓓在会上作了《大口鲇与鲇及其杂种F1的蛋白质和同工酶的比较研究》报告,介绍了采用聚丙烯酰氨水平平板电泳法研究大口鲇(♀)×鲇(♂)杂种F1代及其双亲的血清蛋白、肌肉蛋白以及肝、肾、脾、心、眼和肌肉等6中组织的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和脂酶(EST)的研究成果;汪登强助理研究员作了《基于线粒体DNA序列的长江黄颡鱼属遗传差异及结构》报告,介绍了通过对长江中游黄颡鱼属的黄颡鱼、长须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光泽黄颡鱼4个种共35个个体的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黄颡鱼与长须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和光泽黄颡鱼的碱基变异特点分别相似,可能与它们的产卵与栖息地有关,序列中存在一些种特异的位点,可作为鉴别种的遗传标记等结论;实验室客座研究员王汉平博士作了《通过标记辅助选择对黄鲈亲鱼进行综合遗传改良》告。
我所科技人员参加此次会议,既开拓了视野,也展示了我所在水产生物技术、基因、基因族和同工酶方面取得的成绩,对我所相关研究工作将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