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8年度渔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领军人才遴选结果揭晓,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陈大庆研究员当选2018年度渔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陈大庆研究员长期从事渔业资源方面研究,运用多学科手段,解析高强度复合人类活动压力下我国内陆水体渔业资源及其环境的响应特征,特别是在水利工程影响下长江鱼类资源变化、三峡水库生态渔业模式构建、青海湖裸鲤资源恢复及长江中游四大家鱼资源生态修复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相关成果获湖北省、青海省、水利部、水科院等奖项5项,其中“重要鱼类资源增殖技术与应用”成果获201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着(译着)7部。联合培养研究生41人(博士11人、硕士30人)。
“重要鱼类资源增殖技术与应用”围绕鱼类增殖放流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根据湖泊、水库、河流不同特点,基于鱼类资源种群变动特征,构建了放流种类和数量估算的环境容量模型,确定了17种主要放流对象,解决了放流物种选择、放流数量确定的技术难题;建立了放流物种规模化繁育和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研发了不同种类和规格的野化训练技术,实现了增殖放流方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立了珍稀濒危和重要经济鱼类的物理标志、超声波遥测、DNA标记等标志回捕的评估技术,突破了资源增殖贡献率评估的关键技术瓶颈;建立了长江流域珍稀濒危和重要经济鱼类增殖放流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放流物种信息共享,为增殖放流信息化与适应性管理奠定了基础。该成果通过在湖北、湖南、江苏、广东、黑龙江、重庆等省市地区示范推广,在长江、珠江及黑龙江水域建立了28个增殖放流示范区,示范水域面积达1135万亩,实现了试验区水产品产量较项目实施前新增2.8万吨,间接经济效益达3亿元,水域荒漠化率降低了37.6%,放流亲本的增殖贡献率累计达到20%,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渔民资源保护及可持续捕捞观念加强,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水域渔业潜力得到充分利用,取得显着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陈大庆研究员现任华中农业大学和西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水产学会资源环境分会副理事,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评价专家,《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中国水产科学》编委等学术团体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