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十三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指导渔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渔业建设的重要文件。日前,记者采访了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赵兴武,请其对《意见》出台背景和重点内容进行了解读。
记者: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出台这样一个《意见》,其背景是什么?《意见》的出台有什么重要意义?
赵兴武: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渔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持续较快发展,水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市场供应充足,国际贸易快速扩张。2015年,全国水产品产量6699.7万吨,渔业产值达到11328.7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5594.8元,水产品国际贸易总额293.1亿美元,实现顺差113.5亿美元。渔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促进农渔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在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光环下面,我国渔业也面临严峻挑战,突出表现为:发展方式粗放,设施装备落后,质量安全存在隐患,水产品供给不适应消费需求的升级变化,效益持续下滑;捕捞能力过剩,水域污染严重,渔业资源日益衰竭,实现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资源环境压力加剧。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逼迫渔业必须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渔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世情、国情出发,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些新理念新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渔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业部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对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作出部署,目的就是要通过“转”和“调”,破解现代渔业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促进渔业转型升级,加快渔业现代化步伐。《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凝聚力量,对现代渔业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记者: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赵兴武: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重点要把握四句话、十六个字: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着力点上,要以健康养殖、合理捕捞、保护资源、做强产业为方向,转变水产养殖发展方式,压减低效、高污染产能,大力发展标准化健康养殖;优化捕捞空间布局,调减内陆和近海,开拓外海,发展远洋;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拓展渔业功能,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质量安全,保护渔业资源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信息装备,促进科技兴渔,强化依法治渔,加快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
记者: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要注意把握什么原则?
赵兴武: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的过程中,要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坚持控制总量、提高质量效益,将发展重心由注重数量增长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施策,根据渔业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生态环境状况,科学确定产业发展规模、产品发展重点。三是坚持生态优先、强化资源养护,科学有序利用渔业资源。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既要推进生产经营方式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也要发挥现代科技对渔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五是坚持市场主导、强化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现代渔业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政策引导,加大关键环节的财政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信息装备条件。六是坚持依法治渔、强化法治保障,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和公平正义。
记者:渔业转方式调结构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赵兴武:转方式调结构是渔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就现阶段来说,“十三五”期间重点是持续推进“两减两提三转”。“两减”就是要减少养殖排放、减轻捕捞强度。“两提”就是提高渔民收入、提升质量安全水平。“三转”就是由注重产量增长转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由注重资源利用转到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由注重物质投入转到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面积比重达到65%,重点养殖区域的养殖废水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在渔业资源管理方面,实行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国内海洋捕捞产量压减到1000万吨左右;渔业效益显着提升,渔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消费者吃上安全健康的水产品,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二、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50%,水产品加工流通、增殖渔业和休闲渔业取得长足发展;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渔业信息装备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修复能力明显增强,渔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记者:前面您讲到要通过“转”和“调”促进渔业转型升级,那么具体来讲“转什么、调什么”呢?
赵兴武:渔业转方式,关键是做到“四转变”。一是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转变过去拼资源消耗、拼要素投入的粗放生产方式,有度有序利用渔业资源,坚决压减捕捞生产能力,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把渔业资源过高的利用强度缓下来,把水域生态环境污染加重的趋势降下来。二是转变养殖生产方式。改变一味追求高投入、高产出,盲目提高单产的养殖方式,开展清洁生产,推进水产养殖节水减排,推广健康养殖模式。三是转变经营方式。培育渔业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养殖大户、家庭渔场、专业合作社、渔业企业等发展壮大,扶持渔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发挥规模经营主体在新技术应用、新品种推广、新市场开拓、新业态发展上的引领作用,让传统渔民搭上适度规模经营的“快车”。四是转变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加强产出控制,建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推进依法治渔,用市场的办法、改革的措施、法律的手段,破解长期制约渔业发展的难题。
渔业调结构,重点是做到“四调优”:一是调优区域布局。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生态类型,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沿海地区发展基础好,装备条件和技术水平高,要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水产品加工业和远洋渔业,推动渔业物质技术装备升级,率先实现渔业现代化。长江和珠江流域河网纵横,宜渔资源丰富,养殖技术水平高,是我国淡水渔业主产区,要重点发展标准化健康养殖、综合种养,减少养殖污染,保护和修复水域生态环境。三北地区冷水资源丰富,低洼盐碱、荒滩荒水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要积极开展湖库等大水面增殖,有序开发盐碱宜渔资源,发展冷水渔业和节水养殖。青藏高原生态脆弱,暂不具备开发条件,重点是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和环境。二是调优产品结构。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的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加减法、推动养殖结构优化,鼓励多养生态鱼,多养适销对路的鱼,增加优质高端安全水产品生产,调减结构性过剩的大路货品种,减少无效供给,让优质鱼虾贝类走进百姓家、成为“家常菜”。加强品种创新和品牌创建,提高产品品质。三是调优产业结构。完善养殖、捕捞、加工、冷链物流各环节,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壮大远洋渔业,发展休闲渔业和增殖渔业,建设美丽渔村,拓展渔业功能,促进种养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四是调优要素配置。优化渔业要素投入结构,推动各类生产要素流向深远海养殖、加工流通、休闲渔业、资源保护等方面,提高渔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加大渔业科技创新,加强良种培育,更新改造渔业装备,推进信息化与现代渔业深度融合,用现代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渔业。
记者:“十三五”期间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要把握好哪些关键领域?
赵兴武:主要是抓好“六项重点”。
第一项重点是抓好水产养殖业转方式调结构,主要是调整优化养殖布局和转变养殖业发展方式。在优化水产养殖区域布局上,加快完善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划定养殖区域,明确限养区和禁养区,将宜养水域、滩涂纳入养殖区域,稳定基本养殖水域,保护渔业基本生存空间。严格控制限养区的养殖规模,养殖过密的要进行适当的疏散。现在西南及“三北”部分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相对滞后,这些区域发展养殖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尤其是不要再大量发展那些低效的大宗品种,可以适度发展优质特色品种。在转变水产养殖方式上,重点解决养殖污水排放、冰鲜幼杂鱼直接投喂、养殖密度过高、违规用药等问题。
第二项重点是促进国内捕捞业优化调整。主要思路是调减内陆、控制近海、开拓外海。当务之急是把过剩的捕捞生产能力减下来,减少渔船数量和功率,取缔违规网具和超强灯光,淘汰对资源破坏力大的帆张网、三角虎网和双船底拖网。单船底拖网也要在政策上加以限制。二是完善休禁渔制度。核心是尽可能延长休禁渔时间。从实践情况看,青海湖已实行了10多年封湖禁渔,效果明显。长江、淮河等干流、重要支流和部分通江湖泊,也有必要实施长期禁渔计划和退渔上岸工程。三是积极推进捕捞渔民转产转业。
第三项重点是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使价值链和产业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开展水产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构建从池塘、渔船到餐桌的水产品全冷链物流体系,减少物流损失,提升产品品质。加强方便、快捷水产加工品研究,促进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协调发展,让吃鱼变得更便捷、更时尚。鼓励水产品流通渠道创新,借助互联网发展电商、网络销售等,推动优质水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营房、进家庭。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利益链形成产业链,推动养殖、捕捞、加工、物流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做好休闲渔业这篇大文章,大力发展休闲垂钓、渔家乐、渔事体验、观赏鱼产业,带动钓具、餐饮、玻璃钢船和水族器材等的发展。沿海地区可以结合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建设,大力发展综合性休闲渔业。
第四项重点是抓好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定期开展全面调查、监测和评估,摸清水生生物分布区域、种群数量及结构。根据资源状况,拟定实施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合理控制开发利用规模,科学开展增殖保护,加强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有针对性地保护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重要渔业水域。强化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突发性水域污染事故快速反应机制,健全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损害谁修复”的原则,实施渔业资源生态补偿。大力推广以鱼控草、以鱼控藻等净水模式,加快建设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促进以渔净水,改善生态脆弱的水域水质和环境。支持发展鱼、虾、蟹、贝、藻立体混养,增加渔业碳汇,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建设蓝色海湾。
第五项重点是积极稳妥发展远洋渔业,重点是优化生产布局、完善产业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实现产业由大到强。
第六项重点是加强渔业行政执法,为转型升级保驾护航。完善渔业行政执法程序,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强化科技、装备在行政执法中的应用,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效能,提升精准监管能力。对酷渔滥捕、电毒炸鱼、偷捕保护动物、非法使用禁用药物等违法行为零容忍,以严立威,让违法者付出相应的代价,使其不敢违、不愿违。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清理取缔“绝户网”,整治船证不符、大机小标等问题,降低违法捕捞的数量。
记者:从当前来看,渔业转方式调结构要主攻哪些要点难点?
赵兴武:渔业转方式调结构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当前要重点打好“六场硬仗”。
一要打好长江流域大保护的硬仗。长江流域既是我国淡水渔业主产区,也是水生生物基因库。一段时期以来,长江干支流水利工程建设多,捕捞强度居高不下,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珍稀特有物种全面衰退,部分物种濒临灭绝。20年前江豚有2700多头,目前仅存不足1000头。中华鲟在宜昌的产卵场已连续2年中断自然产卵。我们的母亲河迫切需要休养生息。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渔业领域的大保护重点要抓好两个方面,一方面保护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实行抢救性保护,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遗传资源保护、建保护区等措施,实现物种延续。对破坏、危害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行为,要坚决纠正和防止。另一方面恢复水域生态环境,实行“三减一增”,渔业生产该退出的退出、该减少的减少,坚决压减高投入、高污染的水产养殖模式,压减捕捞产能,严厉打击电毒炸和“绝户网”等非法捕捞行为,积极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
二要打好近海过剩产能疏导的硬仗。压减近海捕捞,通过减船转产减少一批,取缔“绝户网”和涉渔“三无”船舶打掉一批,拓展外海和远洋渔业转移一批,逐步实现捕捞强度与渔业资源可捕量相适应。降低近海养殖强度,有序向外海、深海转移,向人放天养、海洋牧场的方式转移,发展环境友好、生态健康的养殖模式,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要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的硬仗。产品质量是产业的生命线。各级渔业部门对水产品质量安全始终高度重视,常抓不懈,近些年来的成效是显着的,水产品产地抽检合格率由2010年的97.9%提高到2015年的99.6%,没有发生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但是在少数几个品种上也还存在突出问题。《意见》提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要坚持产管结合,落实生产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突出抓好“病”和“药”的监管,提高重大疫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针对重点养殖品种,开展硝基呋喃、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精准整治行动,严厉查处养殖过程中违法用药行为。同时,推进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加快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修订,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和风险隐患排查力度,扩大监测覆盖面。
四要打好渔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升级的硬仗。推进渔业科技进步,加强品种培育、健康养殖、精深加工等关键领域和环节的科研攻关,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装备,加强渔船、渔港及配套设施建设,强化渔业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落实渔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强化渔业船舶安全装备配备、渔业安全执法检查、渔业船员培训教育,健全安全风险保障和灾害救助机制,完善渔业保险,建设“平安渔业”,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要打好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硬仗。改革开放30多年里,渔民是农民中先富起来的一个群体。但随着渔业发展空间不断被挤压、渔业资源持续衰退,相当一部分渔民在小康进程中掉了队,尤其是部分内陆捕捞渔民“下水无鱼、上岸无地、社保不到位”,生活十分困难。“十三五”期间,确保渔民稳定增收、贫困渔民全面脱贫,事关全面小康大局。要千方百计拓宽渔民就业增收渠道,有序推进捕捞渔民转产转业,逐步实行退渔上岸,加强渔民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渔民向水产品加工、流通和休闲渔业转移,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完善低保、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渔民收入不下降、生活有改善。
六要打好远洋渔业规范有序发展的硬仗。我国远洋渔业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规模上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结构上仍存在捕捞独大的问题,一些地方和企业一味追求产量,作业方式粗放、法律意识不强。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远洋渔业规范有序发展,逐步淘汰对海洋生物资源破坏力大的捕捞方式和渔具渔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国际渔业资源。加强远洋渔业海外基地建设,配套发展加工流通业,着力延长产业链、提高竞争力。水产养殖也要发挥优势,加快“走出去”。同时,在执法监管上下功夫,加强远洋渔业企业和船员的教育培训,加大对越界捕捞等违法违规事件的处罚力度,形成有力震慑,维护国家形象。
记者:围绕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工作落实,《意见》提出哪些支持保障政策?
赵兴武: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离不开支持保障政策。《意见》着重在提高设施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强化政策和金融保险支持、提高科技引领支撑能力、强化依法治渔等方面作了安排部署,通过精准投入、振兴科技、完善法治,补齐渔业发展短板。同时,加强组织保障,要求各级渔业渔政部门切实把转方式调结构摆在现代渔业建设的首要位置,贯穿“十三五”渔业发展全过程,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细化方案,落实责任,狠抓落实。下一步,部局将加强宣传和培训,及时解读相关工作要求和政策措施,并召开全国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现场会,交流各地经验和做法,下半年还要对《意见》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调研督导。总之,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国渔业领域加快形成“转”和“调”的氛围,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开创现代渔业建设的新局面。(来源: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