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2小时的长途跋涉,来自湖北荆州的25岁中华鲟“后福”来京,定居北京海洋馆。2014年后福在长江流域被渔民误捕,这尾中华鲟全长3.41米,体重310公斤,是近20年来发现的个体最大的野生中华鲟。被误伤后,后福几乎没有进食,体质虚弱,此次特来北京进行疗养。在海洋馆,保育员将诱导其进食,待时机成熟后有可能放归长江。
后福乘“专车”来京疗养
2015年11月15日9时,“后福”从湖北荆州出发,它乘坐特制的运输车陆运前往北京海洋馆。昨天早晨4点,经过22小时的长途运输,中华鲟后福来到北京海洋馆新家。
北京青年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后福乘坐的“专车”虽然与普通货车外形一致,但内部的构造却经过精心设计。货车里面隐藏着一个巨大的保温箱,上面装有氧气罐,即使在运输的途中,后福也可以在货车里面伸展一下身体。
卡车一驶进北京海洋馆,工作人员向保温箱内注水,让鱼儿适应北京海洋馆水体温度(23℃恒温),减少中华鲟入水后的应激反应。随后,两名专业鲟鱼保育员身穿潜水服进入鲟鱼所在的保温箱,对鲟鱼进行例行的体检,包括测量身长、胸围和体表采样等,同时对后福进行药浴消毒,防止其对海洋馆其他鲟鱼带来影响。
体检结束后,工作人员用一个很软的袋子裹住后福,随后利用吊车将后福吊到担架上,然后推到鲟鱼馆中放到鲟鱼池中,与鲟鱼池中的同胞生活在一起。
海洋馆将对鲟鱼人工喂养
2014年11月15日,渔民在长江流域误捕巨型野生中华鲟,得知这一消息后,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携带救助设备赶往现场。这尾中华鲟身体多处受伤、呈现失衡状态,长江水产研究所当即成立救护小组,经过长达6个小时的运输将野生中华鲟运送到长江水产研究所太湖试验场,进行全面救治。经过两个半月的精心治疗,鲟鱼恢复正常运动姿态,体表伤口也逐渐愈合,需要进一步恢复身体。
经专家初步检查,后福年纪在25岁左右,雌性。后福全长3.41米,体重310公斤,是近20年来发现的个体最大的野生中华鲟。但由于此前受到的伤害,后福体质虚弱,进食困难,需要长时间调养身体机能才能渐渐恢复。为了帮助它尽快康复,长江水产研究所和北京海洋馆决定将其运到北京海洋馆进行疗养。北京海洋馆中华鲟保育科研组制定了康复方案,安排4人贴身护理,负责其饮食起居。
北京海洋馆总经理胡维勇介绍,海洋馆有10年的中华鲟保护经验,目前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它生活安定下来,然后对其进行喂食,等后福身体状态好转之后,才会考虑运回湖北和繁育后代。后福在北京的疗养时间也很难确定。
高难度人工灌食确保其“吃饭”
海洋馆中华鲟项目组负责人张晓雁博士介绍,与陆地动物喂食不同,水游动物需要人按照动物的运行曲线喂食。喂养员需要掌握水中浮力,保持平衡,确保和鲟鱼姿势对应。同时,喂食过程非常复杂,与人类的早产儿类似。保育员需要将饵料放置在管子的前端,呈块状物放到鲟鱼的嘴边引诱其开口。待鲟鱼开口后,需要迅速将食物放在鲟鱼的嘴中,还需要保证适当的深度,防止其将食物吐出来。
张晓雁介绍,海洋馆对鲟鱼的饮食非常重视,早年吃十几元钱一斤的大黄花活鱼、活鲫鱼和大个的鲜虾。现在为了食品安全,专门为鲟鱼特制包括鱼粉、虾和螺旋藻粉等营养物质在内的混合饵料。饵料的营养值也会根据计算公式专门测算。
张晓雁介绍,目前,北京海洋馆鲟鱼池内还有两条野生鲟鱼。其中一条在灌食后22天主动进食,另一条在灌食一年后才开始主动进食。尽管吃饭是非常困难的,但这也是照顾鲟鱼最重要的部分。(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