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东海区渔业资源实现系统管理-长江水产研究所 长江水产研究所
简体 繁体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东海区渔业资源实现系统管理

作者:来源: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5-01-14 00:00字体大小:【】【】【

  螃蟹、大虾、鲳鱼等海鲜,一直是人们餐桌上最爱的美味,不过近几年人们发现这些经常上餐桌的海鲜价格逐年上涨,而且“个头”也没以前那么大了,而究其原因,这与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管理有关。

  在我国,东海区属半封闭海域,是渔业资源最丰富、生产力最高的海区之一,一直是我国海洋水产的主产区,海洋捕捞总产量占全国的40~50%,在我国海洋渔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为日本、韩国共同利用。

  但是,各沿岸国为争夺海洋资源的管辖权和开发权,纷纷依据国际海洋法提出有利于本国的海洋专属经济区主张和严格的渔业管理制度。东海区渔业资源家底不清、资源衰退及渔业权益纠纷等问题也日益显露,如何促进重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

  为了尽快“摸清”东海区渔业资源家底,促进东海区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让人们餐桌上的美食“消失殆尽”,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浙江海洋学院吴常文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东海区重要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这项项目在1月9日举行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据介绍,课题组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与《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等紧密衔接,通过“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实施,针对东海区渔业现状和特点,围绕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通过一系列调查探测、评估分析、试验实践等综合手段,掌握了重要渔业资源变化规律、突破了增殖放流与生境修复关键技术、创新了渔业资源管理策略,发展和丰富了东海区重要渔业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理论、方法和技术,促进了东海区渔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课题组还提出了“东海区伏季休渔方案”的建议,以及建立“东海带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吕泗渔场小黄鱼、银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建议,制定《重要渔业资源品种可捕规格》与《海洋捕捞渔具准入制度》等建议,均被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采纳并以法规形式颁布实施。

  应用方面,研究成果被及时应用于近年来的对日、对韩渔业谈判,为争取他国专属经济区水域内的无偿渔业配额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证据。每年发布渔情预报,内容有海况、渔场预测,渔获数量预报等,准确率达90%以上,对东海区三省一市渔区的渔业生产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此外,课题组还建立了一批增殖放流和生境修复示范区,开展了规模化增殖放流。2008-2012年,仅浙江省的放流种类达30种、放流数达37.4亿尾,建立了18个增殖放流区与12个人工鱼礁区(47.91万空方米)、4个人工藻场区(53万平方米)与5个保护区。与伏季休渔前5年(1990-1994年)平均值相比,近3年约累计新增产量765.98万吨、新增产值459.59亿元。新开发了钓鱼岛北部围网新渔场,2008-2012年鲐鲹鱼(鲐鱼、蓝圆鰺、竹夹鱼)平均年产量345583吨,比未开发的前五年(2003-2007年平均年产量292304吨)平均产量年均增加53278吨。

  课题组还在东海区首次开展了全面、系统的重要渔业资源调查、养护与管理,成果为东海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为维护我国东海的海洋和渔业权益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也为渔业管理部门制定法规提供了理论依据,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来源:浙江在线)

上一篇:2014年全国渔业经济保持较好势头 下一篇:受伤中华鲟是人工放流的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