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立达:呵护母亲河 科学规划长江流域治理-长江水产研究所 长江水产研究所
简体 繁体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翁立达:呵护母亲河 科学规划长江流域治理

作者:来源: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4-12-29 00:00字体大小:【】【】【

  首届中国环境新闻记者年会于2014年12月27日至2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翁立达表示,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涉及的因素众多,地域广阔,时间长久。所涉及的问题相互渗透,关系复杂,利弊交织。因此,必须对引起的不利影响予以高度重视,严格执行环保法规,采取得力措施,并认真落实。

  三峡工程是治理、开发长江的控制性工程,对长江生态环境影响是当年三峡工程争议的焦点。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由大坝修建导致的水库淹没与水文情势变化所致。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主要有利影响在中游,不利影响在库区。移民是其中重要的制约因素。

  三峡工程自2003年蓄水运行后,防洪、发电、航运效益显着.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库区的移民安置、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有些长期累积影响(如对河口影响)尚未充分显现,有待进一步观测。

  三峡水库蓄水后,已经显现的影响主要有:

  1、水库泥沙淤积问题。

  三峡工程泥沙问题一直是关注重点之一。然而,三峡蓄水后,入库泥沙量远低于预测值,水库淤积情况好于预期,但出库泥沙减少了80%以上,清水下泄引起的坝下游河道冲刷问题突出。

  2、水库水质问题。

  环评报告预测水库蓄水后,水库因流态变化,流速减小,局部水域可能出现水质恶化。然而在三峡水库首次135m蓄水的过程中,在一些支流就发现了水华,是未曾料到的。近年来水库水华发生范围与程度有所扩大。

  三峡水库位于有3000万人口且经济滞后的地区,在全世界大型水利工程中绝无仅有,这加大了水库环境保护的难度,在环评时对此认识不足。尽管国家投入了巨额资金,但治理效果不佳。

  3、清水下泄问题

  三峡水库运用后,荆江河段冲刷加剧,清水下泄改变了河势,部分河段枯水位明显下降,带来不利影响。江湖关系的改变对洞庭湖、鄱阳湖区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及湿地资源产生不利影响。

  4、对水生生物影响

  三峡工程运行后,对长江鱼类影响十分显着,坝下四大家鱼产卵推迟。鱼苗径流量减少95%以上,资源组成发生变化。,2011年后进行了三次生态调度试验,但未取得效果。大坝下泄水流中气体过饱和现象造成仔幼鱼大量死亡。

  中华鲟在三峡蓄水后产卵时间延迟,2013年受上游水库蓄水产生的滞温效应影响,未发现产卵。

  5、水库汛后蓄水提前

  近三十年来长江宜昌站上游来水径流量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三峡水库蓄水后有加快的趋势。其原因除气候变异等因素外,更与流域内梯级大坝水库兴建后改变了水汽循环规律,对河流水资源产生的影响有关。

  由于长江上游9-10月来水量明显减少,三峡水库汛后蓄水已由原规划的10月初提前至9月10日,这将增加水库泥沙淤积量,影响航道,增大防洪风险,使坝下游提前进入枯水期,对江湖关系等产生负面影响。加剧河口盐水入侵。

  在三峡工程产生的负面影响尚未充分体现与妥善解决之际,长江上游干支流数十个水电站已经建成或正在兴建,这些电站水库的总库容远大于三峡工程,这些工程的兴建及跨流域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累积叠加影响尚未进行过全面系统评估与论证。鉴于国外尼罗河以及我国海河等的先例,可以预期,这些工程兴建后对长江生态环境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大,其负面影响也将远超三峡工程,存在着极大的生态环境风险,必须高度重视。(来源:中国广播网)

 

上一篇:我国再次在长江中未监测到野生中华鲟产卵 下一篇:全流域行动 保护长江珍稀鱼类资源刻不容缓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