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湖湿地,长江“腰带”上的一颗珍珠-长江水产研究所 长江水产研究所
简体 繁体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网湖湿地,长江“腰带”上的一颗珍珠

作者:来源: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4-05-27 00:00字体大小:【】【】【

  湖北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中游南岸阳新县境内,富水河下游,由网湖、猪婆湖、下羊湖、夹节湖、戎湖、赛桥湖、宝塔湖等浅水型湖泊和泛水沼泽湿地及其湖岸山地组成,属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495公顷(合30余万亩),其中核心区6598公顷,缓冲区2106公顷,实验区11791公顷,涉及阳新县8个镇区、26个村和大队。设置保护区,主要是为了保护网湖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水禽“基因库”

  初夏,几场雨落下来,网湖水涨,沼泽带着绿意沉入水下,随波摇曳,若隐若现。

  因为生物的多样性,网湖—这一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为老区阳新县增添几分神秘色彩。

  五爪嘴保护站,立在湖边一处山岗上,视野开阔。在观鸟平台,我们通过观察镜看到一只黑水鸡正趴在窝上孵雏。叫绝的是,窝浮在水上,犹如一叶小圆舟。“涨水了,原本安在沼泽地的窝随水上浮,黑水鸡不离不弃。”黄石市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刘道锦说,黑水鸡常居网湖,像这样的留鸟,网湖有54种。“现在不是观鸟的季节。一入秋冬,网湖便成鸟的天堂。”刘道锦说,作为澳大利亚—中国—日本—北极鸟类迁徙路线的一个重要驿站,网湖是南北候鸟重要的补给站和休养所。“初步统计,每年有3万只水鸟在此越冬。观察到的鸟类有167种之多,其中有白鹤、东方白鹳、黑鹳3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白琵鹭、小天鹅、小白额雁等27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每年,在网湖越冬的东方白鹳、黑鹳、豆雁、小天鹅、白琵鹭、白额雁、鸿雁等水鸟,其种群数量达到全球水鸟飞迁线路上数量1%的标准,因此,网湖具有国际意义。1999年,网湖被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由此看来,业界称网湖是“水禽遗传基因保存库”,名副其实。

  山水相依,网湖南北两面及东南面为低山丘陵岗地,形成峡湾形湖岸,三面的低山岗地为网湖构筑一道厚实的天然屏障。“生物借此屏障自然繁衍,生生不息。”刘道锦说,网湖有维管束植物591种,浮游植物47种,自然植被分为4级9个植被型29个群系。动物资源中,有浮游动物34种,底栖动物30种;脊椎动物299种,其中鱼类74种,两栖类14种,爬行类19种,鸟类167种,兽类25种。

  众多生物各取所需,互为依存,构成一个丰富而完整的生物链条。

  复合大系统

  高空俯瞰,网湖犹如系在长江“腰带”上的一颗珍珠。它是高低海拔物种的过渡地带。

  网湖物种丰富,许多动植物珍稀。刘道锦介绍,网湖有5种植物、2种兽类、30种鸟类列入国家重点保护,而成为省级重点保护的动物则达62种。

  2001年6月,阳新县在网湖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2004年3月,网湖升格为黄石市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8月,升为省级保护区。

  水域、浅水滩涂、草甸、鱼塘、农耕地、针叶林、竹林、樟树林,网湖的生态系统复杂又相对统一,属“湖泊—沼泽—森林”相连续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

  这个庞大的系统,兼生态功能与经济效益于一身。

  湿地可容纳4.6亿立方米的水,是长江、富河重要的分洪区和调蓄区;承载着35000公顷面积的雨水,是全县80%的地表水、生活污水及部分工业废水的再过滤器、降解器,维持着阳新地区的生态健康;在固碳减排、调节气候、抗灾减灾等方面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其经济效益明显。网湖是鱼米之乡,养育周边50多万人口,每年出产10000多吨水产品。

  2004年黄石市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后,开展调查监测,掌握资源动态变化,先后完成五省一市水鸟同步调查、全省湿地二次调查、阶段性本底调查等一系列调查工作。建立了全区和重点区域的水鸟日常监测和资源巡护制度,新发现珍稀鸟类、鱼类12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的中华鲟和二级保护的卷羽鹈鹕、白腹隼雕、凤头鹰等。

  管理局与林业、环保、水利、农业、水产、国土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辖区乡镇场、社区合作,查处打击乱捕滥猎、乱征滥占、乱采滥挖、肆意排污等破坏资源的违法行为。

  生态盼修复

  人的活动,在网湖刻下重重痕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围湖造田,十万阳新人民大战网湖。从此,网湖被分割成20多个湖泊。猪婆湖、下羊湖、夹节湖、戎湖、赛桥湖、宝塔湖等曾经都是大网湖的一部分,历史上的网湖丰水期有60多万亩水面。”湿地管理局局长石教法的一丝伤感溢于言表。

  围垦治湖,让网湖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网湖对外承包后,原来湖汊、浅水位置的大片水草,开始逐步减少,现在已看不到万亩菱片随风翻动、水鸟穿梭其中的美景了。”从小生活在网湖边的陶港镇网湖村渔民刘春木不免感到可惜。

  管理局工作人员说,以苦草和各种藻类为主的“水中森林”也在慢慢减退。

  掠夺性养殖,是威胁网湖生态平衡的头号杀手。当前经营网湖的养殖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采用高密度投苗高强度投肥养殖方式,严重影响到了网湖水质。在去年夏季检测中,网湖部分地方达到四类水质,能见度不足80公分。

  网湖苦草数量曾占全省的90%,现在也在下降,小天鹅也由于主粮的减少,整体数量有所下降。

  网湖三面绕山,周边工矿企业多。“沿海传统经济内移转嫁,保护区周边开山采石、采矿、化工污染企业增多,增加了湿地保护压力。”石教法说,当前,保护区实行的是社区共管体制,各乡镇负责辖区内的行政管理,林业、环保、水产(渔政)、水利、国土、农业、旅游等部门分头履行职能管理,管理局则只负责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湿地资源保护,没有土地管辖权,使规划执行力、综合执法力大打折扣。


  阳新县委、县政府已经认识到“九龙治水,九龙懈水”管理体制所带来的管理疲软问题,也意识到对外承包、投肥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年初,阳新县人大形成了加强网湖湿地生态保护的决议,县政府正着手理顺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强化综合执法能力的建设。为解决投入的捉襟见肘,县里安排200万元的保护经费。同时,借养殖公司承包合同即将到期之际,将收回网湖经营权,逐步实施生态修复、生态养殖、退围还湖、核心区零干扰管理。“确认国际重要湿地和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网湖管理局定下目标,一个更美的网湖指日可待。(来源:荆楚网-湖北日报)

上一篇:长江保护与发展论坛在成都开幕 下一篇:农业部修订部分规章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