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挽救江刀等渔业资源,从根本上来说,就必须转变沿江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像防治太湖水污染一样,向长江水污染宣战。
干着急!1.8两重的刀鱼出到每斤4300元,就是打不到。太仓一位批发商直呼,看不懂行情,哪里都收不到货。长江刀鱼今年去哪了?
江刀身影难觅,这在近几年早就不是新闻了。与江刀并称为“长江三鲜”的鲥鱼、河豚,“野生”者同样命运不济,全靠人工繁育维系烟火不绝。
坦率而言,天价的江刀与普通大众是没啥关系的,反正买不起、吃不起,其捕捞量高了低了,至多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但是,包括江刀在内的长江中下游渔业资源的日益枯竭,则与每一个老百姓人人相关。道理很简单,生态环境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大系统,江刀等鱼类资源的消失,势必将传递并影响到其他生物,进而引起整个生态系统发生变化。而且不难想象,这种变化肯定不是良性的,恶化才是必然的趋势。所以,江刀难觅,以及一些珍贵品种的绝迹,应当是一种生态告急,是大自然以自身的方式,向人类发出的求救信号。
长江中下游渔业资源发生的剧烈变化,与几十年来这个地区的城市建设发展及其生产力布局等等,呈现出的应当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一方面,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大多出现了水质型缺水的现象,沿江城市大多打起长江水的主意,纷纷上马长江引水工程,掀起一波又一波热潮,对长江水资源利用形成了较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沿江各地还纷纷把耗水量大、水污染排放强度大的重化工企业,陆续布局在沿江地区,使得长江中下游事实上变成了城市的“下水道”。想想看,如此这般,长江中下游的水环境、水生态能好吗?渔业资源还能丰富吗?
想要挽救江刀等渔业资源,从根本上来说,就必须转变沿江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像防治太湖水污染一样,向长江水污染宣战。通过制定并实施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大对沿江工业、农业、居民生活 和船舶航运污染等的治理力度,不断减轻长江水污染负荷,逐步恢复长江水生态系统的活力。
至于长江“限捕不力”、“休渔成效不明显”等问题,那只能说明,力度还得加码。与其贴老本苦觅江刀,不如放过江刀。譬如,不妨干脆一下子锁定个几年时间,让江鲜真正得到休养生息。要知道,刀鱼和人类同饮长江水,鱼肥水美才是天道呵。(来源: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