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的时代浪潮中,中国农业对外合作正在扬帆前行-长江水产研究所 长江水产研究所
简体 繁体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 正文

激荡的时代浪潮中,中国农业对外合作正在扬帆前行

作者:来源:农民日报 发布日期:2020-01-14 17:02字体大小:【】【】【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中国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推动农业对外合作走深走实,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共同发展融为一体。
  2019年,中国农业对外合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天地。  
  这一年,从总体布局的“大写意”阶段转向精雕细琢的“工笔画”阶段,“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行稳致远;这一年,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光耀世界,中国对外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世界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丰富了老百姓的菜篮子;这一年,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举办,中国和非洲的农业合作形成新机制,联系更紧密,合作更深入,推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
  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推动全球粮食安全和国际减贫事业发展  
  1945年10月,距离新中国成立还有4年时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加拿大魁北克正式成立。彼时,没有人会想到,一个还未从战争苦难中挣脱出来的东方大国,将会在这个组织里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2019年6月,适逢新中国成立70年,在意大利罗马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中,中国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屈冬玉高票当选,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历史上首位中国籍总干事,这一幕将永载史册。
  108张选票的背后,是国际社会对70年来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的高度赞赏,是中国已经走近世界粮农舞台中央,致力于消除自身贫困、解决发展难题的同时,越来越多地为全球粮食安全、减贫事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真实写照。
  在非洲大陆的尼日利亚,496位中国专家和技术员通过中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项目先后来到这里,分享农业知识、技术和经验,被誉为全球南南合作的样板。在中国专家的支持下,当地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在已经是非洲最大的水稻和玉米生产国。相比过去,该国大米进口减少了90%,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竹子生产、蘑菇生产等产业日渐壮大;
  在乌干达,中国对该国的援助以“一省包一国”的方式展开,我国四川省总共选派了23名专家技术员,在园艺、谷物、水产、畜牧等领域为乌干达提供农业技术援助。凭借优良的技术、服务和突出成绩,中国专家们已经成为当地争相邀请指导的“香饽饽”;
  在布基纳法索,由中国农业农村部派出的农技组,整土地、修水坝、兴灌溉,水过之处换来稻浪滚滚;办培训、传技术、播友谊,被亲切地称为“中国家人”。布农业部部长萨利夫·韦德拉奥戈高度评价中国的技术转让,认为这种技术转让对非洲来说是“无价宝”,能让非洲农业生产者真正成长起来,让非洲未来两三年内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中国发展了,并没有忘记世界;中国农业发展了,更愿意帮助世界。近年来,中国先后向联合国粮农组织捐赠8000万美元用于在全球开展农业南南合作项目,累计对外援助粮食300多万吨;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援建270多个农业项目,对外派遣农业专家2000多人,帮助当地培养农业人才18万人次,并提供大量农业机械、良种、化肥等农用物资,显着提升了受援国农业发展水平,让世界上的许多贫瘠困苦之地变成了富庶的粮食基地。
  继续扩大市场开放,推动世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繁荣有序  
  “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主席向全世界发出热情邀请,重申了中国将继续扩大市场开放的鲜明态度。
  邀约全球,应者云集。第二届进博会上,超过180个国家、地区和组织,3800多家企业参展。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再次成为面积最大、参展企业数量最多、人气最旺的展区。法国的葡萄酒、阿根廷的牛肉、塞尔维亚的浆果、捷克的啤酒、赞比亚的蜂蜜……不远万里漂洋过海,带着各国独特的农耕文化和农人对更好生活的共同期盼,将新鲜和美味送上中国百姓的餐桌,满足中国消费者对多元化食品的消费需求。
  “塞尔维亚的种植方式比较传统,讲究天然绿色。”塞尔维亚展商米尔加纳是第一次参加进博会,也是第一次来到中国,“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消费者愿意尝试不同的东西,这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机会,我们将把最具特色的产品带到中国。”
  如今,中国农业贸易大国地位已经显着提升,在世界市场中的影响力正不断扩大。根据WTO的数据统计,中国农产品进口额在2011年超过美国,跃升全球首位。此后,除2016年进口额略低于美国居第二位之外,中国一直保持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国的地位。进口的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弥补了国内需求缺口,增加了市场有效供给。与此同时,中国的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特色优势产品也不断出口海外,丰富了国际市场,带动了国内产业提质增效,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
  在不断扩大贸易品种的同时,与重要贸易伙伴的农业贸易关系更加稳固。中国与25个国家和地区达成的17个自贸协定中,农业都实现了高水平开放。目前,中国与自贸伙伴的农产品贸易达800亿美元,占农产品贸易总额的36.6%;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农产品贸易突破770亿美元,占农产品贸易总额的1/3。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自2012年以来年均增长5.8%,高于农产品贸易总体增速2.2个百分点。
  一项事业的成功背后总有人默默付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顺畅也离不开农业部门的辛勤努力。一年来,农业农村部积极参与制定关税调整方案,进一步主动降低满足人民日用消费需求的进口农产品关税,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农产品清单范围,为农业全方位对外开放创造稳定、可预期的市场贸易环境;全面加强贸易促进工作,在10个境外一流农产品食品展会上推出“中国农业国家展团”,成功举办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茶博会、渔博会、薯博会和食品配料展等国际化展会;积极促成中国与巴基斯坦达成自贸区第二阶段协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实现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贸易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加快农业对外投资合作,推动“一带一路”农业合作迈向高质量  
  伴随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举行,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农业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农业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农业合作方式不断创新,“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正迈向高质量发展。
  农业对外投资合作是“一带一路”农业合作的重要内容,能够造福当地农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在柬埔寨-中国热带生态农业合作示范区,中国企业投资了当地的香蕉产业,并将先进的香蕉种植技术带给当地农民。优越的光热水土条件加上中国技术,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并成功销售到中国市场,给当地香蕉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
  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是农业农村部首批认定的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之一。自2014年起,一家中国企业在乌干达投资,五年累计投资达1.7亿元人民币,核心园区面积扩大到现在的4.2万亩。中国优质稻种、先进种植技术加上乌干达的优越气候和肥沃土地,水稻产量从200斤/亩提高到800-1000斤/亩。
  像这样的境外产业园还有很多:位于坦桑尼亚的江苏新阳嘎农工贸现代产业园,年产棉纱近万吨,每年为坦国带来2000万美元的收入;在塔吉克斯坦·中国农业合作示范园,共建种植基地56万亩,带动当地4000余人就业,培训农机手800余人;自2016年正式揭牌,中国-苏丹农业合作开发区的棉花自主种植及合作种植面积已达21万亩,成功培育出多个棉花新品种,产量提高了两三倍,每年促进当地2500户农户致富及3万多人就业。
  截至目前,中国已在海外实施了880多个涉农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的农业投资合作项目近700个,投资存量达到92亿美元,较5年前增长70%。农业投资合作已从早期的种养环节,发展到加工、储运、贸易等多环节共建,有效带动了合作国粮食、棉花、畜牧等农牧产业的发展,在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当地就业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对外合作稳健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支撑和服务。作为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的总召集人单位,2014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积极与成员单位加强沟通协调,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引导投资布局、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为企业走出去创设良好政策环境。2019年,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以中俄农业投资合作和境外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针对走出去企业普遍反映的瓶颈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探索进一步优化走出去的政策创设。
  拥抱经济全球化,推动多双边农业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世界东方传来的声音振聋发聩,吹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刮来的阴霾,成为引领共建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一束强光。
  2019年12月,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在海南三亚举办。论坛全面贯彻落实了习近平主席与非洲国家领导人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达成的成果共识以及涉农领域的目标任务,通过了《中非农业合作三亚宣言》,这一凝聚中非农业合作共识的文件,全面翻开了中非农业合作的新篇章。
  论坛期间,中国农业农村部与非洲联盟委员会、非洲绿色革命联盟等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成立了中国-非洲联盟农业合作委员会。相关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科研单位和企业签署了共11项务实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签署《中非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合作谅解备忘录》;碧桂园集团、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马达加斯加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签署协议,将投资5000万美元在马建设年产4000吨杂交水稻种子的农业产业园。
  “粮食安全是国之根本。”塞内加尔农业与农村装备部部长穆萨·巴尔德在论坛上表示,非洲国家可以从中国农业发展历程中获得许多宝贵经验。到2030年非洲要实现粮食安全,这是中非农业合作的重中之重,希望通过学习中国农业发展中的务实和效率,帮助非洲各国找到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方案。
  新时代,中国基于平等、互利、共赢的基础,努力探索深化区域农业合作的有效路径,不断拓展多双边农业合作的广度深度,正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的“点赞”和信任。
  2019年,几经讨论、历时两年,由中国发起的“国际茶日”终获联合国大会通过,将有利于引领世界饮茶风尚,进一步推进世界茶产业的振兴和茶文化的兴盛;2019年,希腊由观察员转为正式成员,中国-中东欧农业合作“16+1”变身“17+1”,农业部长们在杭州再聚首,合作“朋友圈”再扩大;2019年,中国出席日本G20农业部长会、巴西金砖农业部长会议、文莱“10+3”农业部长会,深化与各成员国的农业交流合作;2019年,成功举办中国-太平洋岛国农业部长会议,通过《中国-太平洋岛国农业部长会议楠迪宣言》;2019年,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农林渔业分论坛,发布《中国-太平洋岛国农业合作行动计划(2020-2022年)》;2019年,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论坛,发出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发展的倡议;2019年,圆满完成第五届中德农业周活动,双边农业科技合作项目延续创新……
  未来之中国农业,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谋合作、共发展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议题,关乎人类的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农业对外合作既是中国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消除贫困与饥饿,实现世界粮食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时光的指针已经定格在2020年。
  新一年,中国还将积极推动农业贸易高质量发展。实施农产品贸易促进行动,继续用好境内外一流展会平台,凝聚国内优质出口基地和出口企业,提升中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继续配合办好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动进一步降低农产品进口的制度性成本,扩大农产品市场准入,促进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优化进口产品和国别结构,提升农业贸易便利化水平。积极推动WTO第12届部长级会议取得成果,参与中日韩自贸区等农业贸易规则制定,促进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农业国际贸易秩序。
  新一年,中国还将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加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按照“重点区域+重点国别+合作园区+龙头企业”模式,着力推动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提质增效;完善农业企业对外合作的政策,综合运用财税、金融、通关、外交等多种措施,打好服务农业对外合作的组合拳。
  新一年,中国还将积极深化区域合作,加强多双边农业合作。巩固“17+1”合作机制,进一步推动中国-中东欧农业合作再上新台阶;巩固与欧盟的农业技术、人才合作;提升中国-东盟、澜湄国家农业合作水平,推进在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天然橡胶、棕榈油和水稻等领域合作;巩固中日韩和“10+3”合作机制,推进自贸区建设;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和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成果,加快编制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规划及行动计划;深入参与全球粮农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步入新时代,中国农业对外合作的大门必将越开越大,道路越走越宽广。

上一篇:舟山:呼吁推进远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为避免步长江白鲟后尘 东海大黄鱼正在接受野化训练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