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鲟外科手术后切口愈合过程的组织学观察-长江水产研究所 长江水产研究所

施氏鲟外科手术后切口愈合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摘要:通过肉眼观察和组织学方法对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外科手术后不同时期的切口及周围组织进行观察, 研究切口愈合过程, 探讨施氏鲟组织修复能力,为术后管理提供数据支持。采用150 mg/L的MS-222对30尾2龄施氏鲟进行快速麻醉,于腹中线第3~5腹骨板处切开约5 cm的切口。采用间断缝合法对切口进行缝合,于术后4 d、7 d、14 d、28 d、42 d、56 d,通过肉眼观察和组织学方法观察切口愈合过程中的宏观和微观的变化。结果发现:术后4~7 d表皮沿切口边缘向腹腔内延伸,并与腹膜相连。切口边缘出现炎性渗出物,并有少量网状或束状的III型胶原纤维生成。术后14~42 d切口显着愈合,红肿明显减少(P<0.05)。表皮逐渐覆盖切口,并在切口中部发生部分重叠。切口处表皮细胞层数显着增加(P<0.05),并高于周围与对照组。切口边缘出现大量的成纤维细胞聚集和新生血管, 形成肉芽组织。42~56 d表皮完全愈合, 与对照组无差异。肉芽组织中I型胶原含量显着增加(P<0.05),成纤维细胞和血管明显减少,形成瘢痕组织。研究结果表明, 施氏鲟具有较强的组织愈合能力, 术后56 d切口完成愈合。14~42 d是切口愈合的主要时期, 这一时期应作为术后管理关注的重点时期。相比于表皮细胞的快速迁移,真皮及皮下组织的愈合速度缓慢,是愈合过程中的限制因素。

 

杨俊琳, 危起伟, 冷小茜, 向浩. 施氏鲟外科手术后切口愈合过程的组织学观察. 中国水产科学, 2018, (6): 1194-1204.